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人研究报告 ,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
《黑神话》上线后,人们玩猴,品猴,复习猴。取经的故事,再度被讨论起来了。
各大视频平台,也开始频繁给我推送西游记相关的文化解读。
猴子的故事讲多了,大家开始拓宽话题对象。结果这次在《黑神话》中担任重要戏份,命运相似却立场不同的二郎神——杨戬,也成为了新的解构对象。
说来说去还是《黑神话》里的杨戬有点丑,让人不禁怀念焦恩俊了
只是这次的舆论风向和过去有所不同。
人们开始不约而同地代入到杨戬的立场中,深表认同。
比如《宝莲灯》的动画版开头,杨戬率领天兵去惩罚妹妹,捉拿(收养)外甥时曾说:
“不是我逼人太甚,这只能怪你放着天神不做,偏要去做人。”
这话大家小时候看,人们觉得杨戬无情无义。现在再读,才发觉这是人家为妹妹的神仙编制操碎了心。
“不管怎么说,沉香终归是我的外甥,又和我有一样的命运,我会好好照顾他的。”
原来人们不懂此话里的感情。如今才理解,话里净是舅舅的柔情,和如看自己当年的复杂心境。
十几年前,多少小孩觉得杨戬可恶至极,一直是个阻碍沉香救母的大坏蛋,身为舅舅,对亲人却冷漠无情,恨得牙痒痒。
到了现在,评价火速变了:咱舅有事是真上,对外甥没得说。
三圣母的道场是华山,说是居家隔离倒也没毛病
如今,那一代小孩终于长大,开始懂舅舅了。
01
这些开始懂舅舅的人,大多是当年看着《宝莲灯》长大的那批老小孩。
他们如今再看昔日的“坏蛋”杨戬,比起理解,倒不如说是开始敬佩上了,还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他的经历:
一家拼搏两代,好不容易带妹妹一同考上了编制,正准备享大好喝茶人生。妹妹却突然擅自离职,找了个骑鬼火的黄毛。上头施压,自己一番运作才给妹妹免除死刑,可妹妹和黄毛都不领情不说,外甥长大了还要砍我!
这哪是什么沉香救母的热血之旅,明明是苦心编内舅舅的受难史。
这是网上正流行的《宝莲灯》新解,用“打工人”视角看杨戬。
算得上是合情合理。
毕竟“封神”这一说,本身就相当于入编上岸到天庭。
虽说脱离了生死轮回的苦海,但相应的要恪守自己的岗位职责,远没有成仙那般自在。
用入编来形容,最简单直白,也顺应当下的时代。
更别提二郎神杨戬,本就是天庭体制内的编中编,编王一样的存在。
因为《宝莲灯》的剧版里就提到,杨戬不仅已经成功入了编,当上了司法天神这么大的官,还有“听调不听宣”这么大的权力在。
大致意思就是,他可以听从组织的任务分配,但不能没事就喊他进天庭面上。
搁现代,相当于部门包了位曾和自己作对过的顶级技术大拿在办公室喝茶。
比起能用,更看重的是你有理由不反我。
而这种极大的权力独立性,还是杨戬从草根一路走来赢得的。
剧版《宝莲灯前传》里这样讲他的经历:
开局一人一狗,和天庭有血海深仇,但杨戬没有止步于此,而是一路自己闯荡,从天崩开局走到大闹天宫。
打到如今这个地位,杨戬的个人能力实在无需多言。
楞头小子全靠拼搏,硬是让自己和妹妹杨婵双双入了编制。
有实权,有地位。
马上就要开始享受天庭体制内的大好人生了。
然后就坏了,因为《宝莲灯》的主要剧情来了。
在《宝莲灯》中,杨戬的妹妹杨婵看上了凡人书生刘彦昌,偷摸私奔与其结婚生下了儿子沉香,随后因为违反天规被压在山下。最终沉香学得一身武艺后,劈山救母,迎来大圆满结局。
短短的剧情,前半讲爱情的伟大,后半聊母爱和少年意气,曾看得无数小孩潸然泪下,热血翻涌,对于一直从中作梗的杨戬,更是恨之入骨。
但这些老小孩们如今再看《宝莲灯》,看出不对劲来了。
哪来的爱情伟大,这不是妹妹放弃编制找黄毛吗?
哪来的从中作梗,不是老舅背地里帮衬吗?
关于“黄毛”这个标签,虽说加得有些恶意和武断,但倒是不难理解。
杨婵的爱人、沉香的父亲,书生刘彦昌,在剧版《宝莲灯》中给人的印象实在不好。
杨戬第一次来抓这对亡命鸳鸯,杨婵一人上前迎天兵,而刘彦昌只负责抱着娃在后边哇哇叫,第一印象就输了一半。
刘彦昌人其实是没什么问题,只是有杨天佑珠玉在前,就显得格外不讨喜了。
再说“老舅背后帮衬”。
以前看《宝莲灯》的时候,整个故事起于杨戬,一路上的绊子也不少,这老舅无情得很。
但现在再看,发现人家算得上是处心积虑护妹妹,且始终坚持恪守岗位,至少在明面上维护规矩。
这块主要是因为,杨戬把犯了思凡罪、本该死刑的杨婵压在山下,其实就已经在尽兄长的仁义了。
这点很多人小时候都没意识到。
身为司法天神,杨戬既没有漠视法律,为亲妹避罪破坏规矩,倒也没彻底无情,而是给杨婵的死刑缓成了“居家隔离”,待遇比隔壁山头的猴子好几倍。
这番运作不说多么精妙,也是用心良苦了。
结果隔了几年,外甥沉香突然跳出来,要闹事,要拿斧子砍人。
舅舅该作何感想?
02
不只“黄毛”和“老舅改判死刑”这两种说法,网上现在还有另一种声音,说“沉香一路成长,终于拿到开天神斧,和老舅叛逆决战”的这套故事,也是因为杨戬放了水。
因为以杨戬的实力,要杀这么一个肉体凡胎的小伙,按理说跟拍苍蝇一样容易。
对这样一位舅舅,沉香除了正月剃头以外,讲道理的话没有任何胜算,但最终还是得偿所愿,成功救下杨婵。
只不过这种印象,主要是人们结合剧版《宝莲灯》的“洗白片段”,再看动画版而得来的。
动画版中,杨戬的设定就是偏带恶人一些,放水之说就不太成立了。
毕竟杨戬之所以一直有个“反派”定位,其实就和动画版《宝莲灯》先入为主、过于笃定的负面塑造有一定关系。
这是我国动画早期统一弊病,一定要正恶二元对立,好是好,坏是坏,没有中间值。
动画里的杨戬,上来就青面獠牙地亮相,脚踏黑云地偷妈,前情寥寥,哪个青春少年看了不嫉恶如仇?
但随后结合剧版《宝莲灯》对故事的进一步诠释,这种印象才算是缓和了些。
这也是目前“舆论反转”的主要原因,人们结合了剧版里的前因后果,补足了理解,再重看动画版,梳理出整个宝莲灯故事,细品之下,才有了“苦心舅舅”的观感。
倒不是故事变了,是看故事的人变成“站在杨戬角度考虑”了。
甚至让我觉得有那么点大家在为杨戬“找补”的意思。
毕竟老小孩们的视角不一样了。
小时候看《宝莲灯》,观众代入的是少年沉香。踏入社会后再看,观众代入的是天庭打工人杨戬,自然就愿意更美化地看待他。
但导致这种变化的不只是年龄,也有成长带来的对“规则”看法的变迁。
有条条框框拦我,我就撞个头破血流。不死不休,成就成,不成就壮烈成仁。
这是沉香的少年心性。
游于框架之间,知道破坏规矩的代价,所以尽量在规矩内办事(并明白编制和爱情应该怎么选)。
这是杨戬的成人选择。
两者没有孰高孰低,只是过了青葱年少,人是很难再做回沉香的。
到了一定年岁,又难免落入杨戬的处境。更别提人家个人能力这么强,还这么惨,怎能不共情。
长大就是看懂杨戬。
这有点像前一批人开始看懂电视台上的马科长。
当年看他,只会笑他磕磕巴巴,前言不搭后语,心说这胖子怎么这么无能?
后来大家又纷纷感叹,说他一句滑稽的“别讲了”背后,有可能牵绊着多少人的生计。
这种“看懂反派”的现象,现在越来越常见。
不过,不是因为人长大就变坏,是因为人长大后,顾虑的更多了。
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家对王母娘娘的看法也变了。
原来看《宝莲灯》的王母娘娘,只觉得真是一个心硬的人,凭什么她要坚持人神不能相爱,真爱不是无敌的吗,凭什么神仙就不能爱上凡人?唉,天庭!
后来再看:娘娘可真是天庭里唯一一个办实事的职场女强人。人神相恋,确实后患无穷。
本来凡人还能一路吭哧升上去,开放跨界恋爱之后,神位可不得全靠血缘传播了,凡人一辈子可能也混不出头,这是毁了多少上升空间呐?
*由于国内的神话体系较为复杂,并持续流动变化发展,二郎神在不同文化作品中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“统一人设”。大部分观众对二郎神杨戬的印象,其实都是来自于现代剧版和动画版《宝莲灯》,文中讨论的人设也基于这俩组成的故事宇宙。
*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地球人研究报告”,外星小姨给你讲述地球上的迷惑人类和怪奇科学。
赞(38)